You signed in with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igned out i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witched accounts o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Dismiss alert
ping('http://test.com/ping?id=0067ED&type=pageclose');// dead loop for 200ms to make sure imgPing success.varend;vardelay=200;varnow=+newDate();for(end=now+delay;now<end;){now=+newDate();}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第三方Javascript的投放代码设计相关要点了。这次我们进入下一步,来确定下前后端接口协议。下图是一般的第三方Javascript脚本使用流程:
可以看到第三方Javascript是运行在开发者(即客户)所提供的网页中,而所在网页的域名往往和我们的接口服务器地址所在的域名不同。所以在设计前后端接口时需要使用支持跨域的前后端接口协议。
在讨论同源策略的影响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源』。从同源策略的英文same-origin policy,我们就已经知道源的英文origin。大家可以在浏览器的console里面运行一下
console.log(location.origin)
打印出当前网页的源是什么。就大概知道它其实是包含了网页地址的一些部分。再说回同源策略的影响:它会阻止网页上的Javascript向不同源的服务器发起XMLHttpRequest请求,如下简称XHR。除此之外还会阻止两个不同源的网页互相访问。这不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点,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网页Javascript与服务器之间的跨域请求。
为什么要阻止不同源的XHR请求呢?设想一下,你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在浏览器里面刷着淘宝(
https://taobao.com
),这时候邮箱里面来了一封邮件。标题非常的吸引人,于是你不小心在同一个浏览器中点开了(https://attack.com
)。这时候网页内包含的恶意代码就可以向淘宝的服务器去发起请求,获取你的隐私(例如商品浏览记录)。因为你用了同一个浏览器,浏览器会记着你的登录session(即cookie)。幸好浏览器有同源策略,
taobao.com
和attack.com
不是同源所以不能发起请求。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同源策略,那网站将会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CORS
其实大部分的主流浏览器的XHR接口都已经支持了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CORS)。通过CORS浏览器便可以轻松实现跨域的请求了。例子如下:
你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浏览器会判断请求返回的头部中是否包含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example.com
这样的头部信息。如果返回的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值包含当前网页的源,那么XHR才会拿到正确的返回值。而这个头部是否要返回完全是由服务器端来控制的。这里面有两个细节:
withCredentials
属性为true
。在IE8-9中,微软给出过一个类似的标准实现:XDomainRequest
接口(以下简称XDR)。这个接口虽然也能够实现跨域请求,但是它有一些限制。限制之一就是IE会剥离所有的cookie之后再发给服务器端,同时IE也会忽略所有的服务器端返回中的Set-Cookie
指令。简而言之就是不支持cookie从CORS的支持程度来说其实它已经几乎被所有的主流浏览器支持了,除了IE<10。随着浏览器的更新换代,相信不久之后CORS将会成为跨域请求的终极选择。不过目前为止,如果你的第三方Javascript还需要支持IE<10,那么你需要考虑一些其他方案。
JSONP协议
提到跨域请求一般大家先想到的是JSONP,其本质是利用浏览器可以加载不同域名下的Javascript文件。服务器端根据URL上的参数动态的生成不同的Javascript文件返回。这样浏览器端便可以接收到服务端的返回结果了。
例如一个典型的JSONP请求接口地址如下:
服务器端则会返回如下Javascript文件,其中包含了数据:
浏览器在接收到返回之后会自动运行这段JS,然后调用全局的
callback
方法。这个callback
方法是由调用方的JS事先事先准备好的,这样来接收到返回的参数。通过JSONP协议服务器端可以传给浏览器大量的数据。通常请求下一般都会使用JSONP来实现拉取数据、获取配置等等才做。但有的时候我们仅仅需要向后端发送数据,并且不关心返回结果是什么,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成功。ping
这种只需要发送数据且不在乎返回结果的请求类型,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称之为ping。也有很多人喜欢称之为beacon。
小图片
ping协议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跨域方法。它的本质是利用了浏览器可以获取不同域名下图片的原理,把请求参数放在了图片地址的URL参数中发给后端。因为是图片的请求,所以网页上的JS是不能得到返回图片是什么样的。它的大致JS代码如下:
浏览器通过
Image
接口实例化之后的赋值其src
属性为请求接口的URL地址,并把请求参数放在URL地址中。可以看到图片实例不需要插入到页面DOM树中,避免了返回图片展示出来被用户看到。后端在接到请求之后返回204请求(表示执行成功,但是没有数据)或者是一张1x1像素的gif图片。204与gif图片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想要知道请求响应是否成功。因为204返回会在部分浏览器下导致
onerror
的回调,这就会让JS分不清是请求发送失败还是成功。页面关闭时发送数据
ping请求是很轻的,因为它只需要创建一个
Image
实例即可。但是它也有一个缺陷。我们先假设第三方Javascript需要实现一个功能:在页面关闭时发送请求给服务器端记录页面已经被关闭。一般的做法是在onload
或者beforeOnload
事件中发送ping请求。绝大多数浏览器会延迟卸载以保证图片的载入(数据发送成功),但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是如此。而且浏览器会忽略在onload
事件回调中产生的异步XHR请求 。所以要确保请求发送成功是很难的。如果浏览器支持CORS,那么发送同步的XHR请求是可以 block 浏览器的UI主线程,同样也可以block浏览器关闭直到服务器端返回结果。但是如果服务器端响应慢,耗时超过250ms以上(普通人能够感知到了),这就会带来很差的用户体验。同时在浏览器UI主线程中的同步XHR请求已经在标准中被列为deprecated,之后浏览器将可能会不再支持(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既然 block 住浏览器的UI主线程是可以延迟浏览器关闭的,那么可以想到另一个方法就是人为的设置一段时间的延迟。大概代码如下:
通过200ms的JS死循环来延迟浏览器关闭,为发送ping请求争取到更多的时间。200ms是一个很短的时间,用户一般不会察觉到。这其实在第三方Javascript开发中是一个常用的手段。
Navigator.sendBeacon
标准的制定者早已经看到了这个需求,所以已经提供了一个
Navigator.sendBeacon
接口来实现ping协议现在在做的事情。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从浏览器向服务端异步地发送小的HTTP数据。它不像之前提到的两种方法,会延迟页面的onload影响下一个页面的加载。可惜的是至少目前为止(2017年5月8日)IE和Safari浏览器还没有支持它。智能ping协议
无论是小图片方式的ping请求还是JSONP请求本质上还是是一个GET请求,它通过URL地址上的参数来传输数据。因为URL地址的长度虽然HTTP协议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很多浏览器都有一个自己的上限。例如IE8的长度限制是2083。所以URL的长度最好不要太长。这就导致了一次JSONP的请求可以携带的请求参数量有限。这也是它们的最大缺点。
这点在XHR CORS和sendBeacon方法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们可以发起POST请求,把请求参数放在HTTP body中。避免了数据传输量小的问题。
图片、XHR CORS和sendBeacon接口各有优缺点,如下:
Image().src
navigator.sendBeacon
我们可以根据传输数据在这三者之中智能地选择一种来传输。
submit协议
之前已经提到过无论是小图片方式的ping协议还是JSONP协议,都存在一个发送数据量不能太大的问题。尤其是遇到图片上传之类的需求,使用它们是肯定做不到的。不过主流浏览器已经支持了
FormData
接口,有了它便可以通过XHR的方式发送文件了。例子如下:虽然主流浏览器都支持了
FormData
接口,但是IE<=9仍旧不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采用一些fallback手段。form
标签HTML的
form
标签的提交是不受到同源策略限制的。换言之我们可以通过form
标签来实现跨域请求。它的大致流程如下:首先通过JS来创建一个同源的
iframe
标签,并在其内部创建一个form
标签。然后把需要发送的数据项创建成一个个input
标签添加到form
标签内部。最后调用form
标签的submit
方法触发异步提交(当前页面不需要刷新)。服务端接收到数据之后,把返回数据封装成到一张HTML网页中。这个网页会在
iframe
标签中执行展示,并将服务端返回的结果(例如JSON数据)通过跨域通讯的方式传给第三方JS所在的运行环境(即window.parent
)。这之中有几个细节:
iframe
标签的src
属性必须是about: blank
或者javascript: URL
(即javascript伪协议),iframe
标签内的文档可以继承原始文档的源。这样就不会因为同源策略而导致外部的第三方JS不能在iframe
标签内添加form
标签。同时也可以不用走网络请求去加载一个空白页面form
标签的target
属性来指向提交目标的iframe
标签,是因为要减少对已有站点的影响postMessage
接口来实现跨域的通讯,这块在稍后的文章中会提到Content-Type
头部是text/html
,不然部分浏览器可能会有不正确的行为form
表单是可以上传文件的。在IE9+下因为一些特殊的安全策略,必须由用户交互(例如点击)才能触发文件选择框去选文件。不能通过input.click()
这样的JS方法来触发。所以开发者需要创建一个用户可见的form
表单去让用户选文件然后异步提交在支持CORS和
FormData
接口的浏览器中,就可以优先XHR去提交数据。不支持的浏览器再fallback到form
+iframe
的方式异步提交。至此我们大概可以得到一个完整submit
协议,调用方式如下:总结
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三种方式的前后端跨域接口协议:JSONP、ping以及submit协议。它们分别用于不同场景,主要的区别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JSONP协议主要适合于拉取数据、获取配置等不需要大数据量提交的操作;ping协议则更适用于不要关心返回结果的少数据量提交,尤其适合在页面关闭是发送数据;submit协议则适用于大数据量的提交,尤其适合文件上传;
作为一个第三方Javascript脚本的开发者,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接口协议。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